我在广州翻了3天垃圾桶

环卫新闻 5年前 (2019-06-19) 889次浏览

R 立方的好朋友 Crystal 趁休假期间,翻了 3 天广州的垃圾桶,并把见闻详细地分享给了 R 立方。由此我们发现广州的垃圾分类已经铺设得很全面了,且颇有可圈可点之处,但也存在诸多不足,而且公众的参与度还很低。
更多细节就来看看来自 Crystal 的前方报道!
为啥要翻垃圾桶
首先想解释一下为什么想要翻垃圾桶。可能平时在办公室有垃圾分类系统,加上被朋友兼 R 立方创始人 Mia 的不断洗脑,对垃圾分类这件事儿比周围其他人要敏感一些。促使我想要翻翻看广州垃圾桶的原因,其实很丢脸:一天之内,在广州这个有垃圾分类系统的城市,我扔错了两次垃圾。
第一次,傍晚在朋友住的万科某小区楼下,随手把装着卫生纸、酸奶盒、塑料瓶的垃圾袋往垃圾桶一丢,余光忽然发现垃圾桶上写着四个大字“厨余垃圾”,但已经扔进去了实在不想捡,怀着愧疚的心情逃离案发现场。
广州市黄埔区万科某小区的垃圾分类桶;3. 朋友帮忙拍的居民垃圾分类的情况,711 的塑料袋和一个利乐包被扔在了左边的“其他垃圾”里。
晚饭去了 KFC,狼吞虎咽之后很自觉的拿着餐盘去扔垃圾。习惯了北京的 KFC 扔垃圾的方式,推开活动挡板,把喝剩的饮料、食品包装盒、没吃完的薯条番茄酱一倒,随着“哗啦”一声挡板合拢,我又忽然发现,挡板上写着“包装”,另外还有两个写着“食物”和“液体|冰块”,又扔错了。
丢脸愧疚之余,好奇心让我想看看,我,这个外地人,是不是唯一/少数没按要求进行垃圾分类的。翻垃圾桶,是最好的验证方法!于是在接在来的三天当中,我坐车、吃饭、游玩,遇到垃圾桶就走过去看看,也随机拍了些照片,虽然经常被路人围观,不过我自己觉得这事儿还挺有意思的。
我拜访了哪些垃圾桶
01、地铁
地铁是我翻垃圾桶最多的场所,作为日常通勤的重要交通工具,地铁垃圾桶的分类情况应该还是有代表性的。根据每天的游览目的地,我分别坐过 5 号线、1 号线、3 号线、APM 线、4 号线,差不多占了广州所有地铁线路的 1/3。
从照片可以看出,虽然线路不同,但是我坐过的几条线路的垃圾桶的规格都是一样的,有着相同的分类标准和标识。
主要分为“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两类,“可回收物”下面有四类物品的标识:废纸类、废塑料、废金属和废玻璃;“其他垃圾”有:纸尿裤、废纸巾、废旧布料和破碎陶瓷。
随机查看了一下垃圾桶里的物品,以我粗浅的垃圾分类常识也能看出来,基本没有一个桶是全分对的。
这是一个“可回收物”的桶,可瓶子旁边这一大团废纸巾是怎么回事?
这个“其他垃圾”里面,反而有很多可回收物,旁友们,你们都和我一样不看标识么?
这是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的扔的比较正确的“可回收物”桶,上面黄色的柠檬茶利乐包是我扔的,希望这次扔对了。
据不完全且保守的统计,有至少 80%的垃圾桶都有扔错垃圾的现象,主要扔错的东西有纸巾和食物/果皮。有几次,我站在垃圾桶不远处,想看看大家会不会在扔之前主动看标识,可惜因为时间原因,我只看到了 3 个行人扔垃圾的瞬间。
第一个是个年轻小伙,看也没看就把矿泉水瓶稳准狠的扔进了“可回收物”桶,不知道他是对桶的位置烂熟于心,还是纯属运气;
第二个,是个大爷,同样看也没看,将鼻涕痛痛快快的擤到了“可回收物”桶里。嗯,鼻涕怎么分类,垃圾桶上倒是没说,这位大爷可能觉得自己的废弃物可以回收再利用吧,但更多的我觉得大爷并没有在意两个桶的区别;
第三人是个姑娘,也是顺手把饮料瓶扔进了“可回收物”,虽然并没有看标识。
虽然分类准确度并不高,但广州地铁的分类标识还是有一个做的好的地方,就是尝试列出了可回收和其他垃圾都包含具体哪几类。但是做的太小了,很难被来去匆匆的乘客注意到。另外废塑料、废纸这样的名称还是不够具体。建议分析垃圾构成后,给出更具体的建议,例如“饮料瓶”、“传单”等等。
02、动物园
广州动物园也有垃圾分类的垃圾桶摆放,样子跟地铁不完全一样,也是分成“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两类。和地铁“图片+文字”的标识不同,这里的分类标识只使用图片表示。
看起来“可回收物”包括:废纸/报纸、玻璃瓶、金属(图片是锅和铲)、屋顶盒、塑料(看起来像是塑料的肥皂盒)、易拉罐和日化用品的包装;“其他垃圾”包括:纸尿布、卫生纸、衣服以及其他两类我看不懂的物品。
那么动物园游人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得怎么样呢?我翻了几个垃圾桶之后觉得,不怎么样。
左边这个桶里是“可回收物”,我把照片发给 Mia,她回复我说“基本上,都不可回收”…右边这个桶是“其他垃圾”,别的不说,这个矿泉水瓶子,显然不属于这个“世界”。
动物园的垃圾分类桶让我有点儿迷茫,标识相比地铁的垃圾桶不够清晰明确,不知道这是不是也影响了大家分类投放的正确率。
发现地铁和动物园都在其他垃圾里特别标注了“衣服”。在这两个场所,会有人扔衣服吗?而且衣服是可以回收的呀,回收渠道多种多样,为什么在这些地方变成其他垃圾了呢?
03、广东省博物馆
省博物馆的垃圾桶长这样,基本上是地铁和动物园的垃圾桶的“极简版”,只写着“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八个大字,至于哪些垃圾属于哪一类?需要自行脑补。那么博物馆参观的游客的垃圾分类做的又如何呢?
上图是个“可回收物”的桶,有些暗的背景里,是一坨纸巾,感觉纸巾为广州市垃圾分类的错误率做出了巨大贡献。还有其他几个垃圾桶的垃圾分类也不尽如人意,光线不好我就没有一一拍照。
不过欣慰的是,我离开博物馆的时候,保洁人员正清理门口的垃圾箱,他们使用的垃圾车上有明确的垃圾分区:废纸、废塑料、金属、其他垃圾,我也看到保洁人员认真的把塑料瓶和废纸捡出来放到车上的相应区域。
整个博物馆的垃圾分类就靠这位大叔了…
这家博物馆垃圾桶的分类标识方法是最常见最“原始”的一种。由于大家很难自行判断什么可回收什么不可回收,这类垃圾桶的分类准确率不可能高。不过能够做到后端分类收运,倒是非常好。
04、其他
除了上述区域,我还随手拍了住的民宿所在的社区的垃圾桶、黄埔军校附近街边的垃圾分类设施。
通往黄埔军校的街道,垃圾分类分成了“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
民宿所在的社区居民楼楼道内的垃圾桶,我只看到了“其他垃圾”投放处,拍照的这天应该刚刚被清理过还没有人投放垃圾,但前一天晚上,这里聚集着各种你能想到的生活垃圾,可回收的不可回收的…
翻完垃圾桶后的思考
3 天的观察结束,看来我是“扔错垃圾的大多数”,广州的垃圾分类设施投放面还是很广的,尤其跟北京相比,一些商家甚至都配备了垃圾分类设施,可惜分类正确率并不高。
“分类标识不够统一”是我对这三天接触到的广州的垃圾分类设施的最大感受。公共场所都有各自的分类标识体系和投放设施,不同的场所要重新了解垃圾分类投放的规则,相信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除此之外,虽然有分类设施,但似乎公众教育还有待提高,市民的分类意识和得到的相应指引似乎和分类需求不能匹配。
我觉得,在工作单位推行办公室垃圾分类,是一个高效的提高市民意识的方法。比如我工作的机构有在实践办公室垃圾减量和分类,在公共场所扔垃圾的时候,就会比较注意分类,虽然还是有扔错的时候….
最后,我自己有一个很大的疑问,为啥我看到的广州公共场所的垃圾分类桶(不包括住宅区),都没有包含厨余/食物这一项呢,我这种边走边吃爱好者的剩食到底应该扔哪儿啊….
尽管现状还不够完美,但是通过 Crystal 的观察,R 立方觉得广州至少已经做到了全面开展分类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而且据我们所知,广州是全国少有的几家为低价值回收物提供补贴的城市,所以像玻璃这样在大多数城市已经难以得到回收的废弃物,在广州还是能够被回收。
居住在广州的朋友们,你们对羊城垃圾分类的感受又如何?那么多地方都做了分类设施,你了解吗?

产品推荐
增城区街道环卫分类不锈钢垃圾箱厂家 番禺酒店室内电梯口不锈钢果皮箱 增城室内立式直投口不锈钢分类垃圾桶
天河购物商城室内三分类不锈钢垃圾桶 广州海珠区户外圆柱形单筒钢制垃圾桶 白云室外学校校园两分类钢制垃圾箱
增城白色室内方形钢制果皮箱 从化区旅游景区分类钢木垃圾桶厂家 天河区旅游景区分类钢木垃圾桶厂家

欣方圳广州垃圾桶站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丨咨询热线:13902465298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我在广州翻了 3 天垃圾桶
分享 (0)